下岗的他6年潜心造出机器人黄包车并获国家专利;产品较完美后低价出售欲圆千万下岗者的就业梦。
郑州家博会和南宁街头的轰动
9月29日,郑州市中原国际博览中心。2006年中部地区最大的家博会在此举行,来自广州、深圳等近百家企业参展,3000余种产品琳琅满目,遥控、搞怪、毛绒玩具等新奇特产品争奇斗艳。
梁晖将自己的“宝贝”拆散装进木箱,扛到离家1000公里远的郑州市,踏进了这个河南省最大的展览中心。之前,家博会的承办方在网上搜到他独特的产品,特意邀其参会。
“宝贝”在展厅一露脸,当即吸引起了现场2万多名客商及与会记者的眼球。一个高近半米、着装时髦的机器人女孩,拉着黄包车上的试新者,在家博会现场行走自如,踏出“咔”、“咔”的脚步声,还不时一展歌喉。
第二天的《郑州晚报》上,登出了一篇《小机器人拉黄包车,研发人来郑招经销商》的文章,称赞其为本次家博会的最大亮点。
在郑州的3天里,梁晖成了当地的“名星”。
无独有偶,此事发生的前5天,广西一位黄先生购了台梁晖所造的机器人黄包车,在南宁市区试运营时,引起了几百市民的追看,结果造成街道堵塞。9月26日的《南宁晚报》报道了这件新鲜事,说在整个广西还仅此一台。
“8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面色憔悴的梁晖欣慰地笑了,这个宁乡汉子凭自己的智慧和执着敲开了财富之门,迎接他的将是广阔的商机和先苦后甜的喜悦。
锤子钢锯做出机器人黄包车
梁晖家住白马桥乡正农社区,今年刚好50岁,1981年从湖南工程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原宁乡县红旗机械厂,先后干过技术员和设计师,因工作出色还借调到县委办工作过。他虽是学机械设计的中专生,但通过努力,5年里取得了自考中文专科和本科文凭。
世事多变,曾经红火的红旗机械厂1998年初全面改制,正值壮年的梁晖下岗了。他因身患腰疾和胃病,加之上有老下有小,便选择在家门口开摩的,风里来雨里去跑了半年多,饱尝失业的茫然和就业艰辛。
“我好歹也是个高级技工,受过正规的教育,难道就不能凭自己的技术和脑子谋生吗?”他决定致力于发明一种新奇产品,试图让像自己一样下岗的人轻松实现再就业。通过发掘筛选,他选定游乐设备的研究课题。
一次偶然的灵感,让他和机器人黄包车结缘。1998年年底,妻子周静兰看到梁晖整日为小发明愁眉苦脸,便拉他到县电影院放松一下。当天放映的是影片《赌神》,看着看着,梁晖猛然起身一拍大腿,指着屏幕上的人力黄包车对妻子说,我就做这个,并且让机器人来拉车。
打定主意后,他花50元买来两把锤子和一根钢锯,到废品站收集铁板、齿轮、电线、电机等一些廉价的器材,开始了创制。没有现成的模型借鉴,他就根据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轮廓;材料的大小尺寸心里没有底,他就照着草图加工,摸索着调试;没有专门的工具,他就跑到旁边的汽车修理店借用电钻和冲压设备。
整个研制最关键的环节是如何让机器人迈步。为达到真人般行走的效果,他摸索了近4年时间,前后选择了50多种不同的驱运方式。最后,他巧妙设计了一个四连杆机构,将电动机曲轴的旋转运动变成机器人两脚交替迈步,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花费了近5万元积蓄,历经无数次的失败,第一台机器人黄包车终于在2004年诞生了!梁晖给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裳,将蓄电池充足电源,一口气让它行走3个小时。 经数千人试乘不断改进质量
发明面世后,在媒体的热炒下,全国各地众多的游乐业界老板和失业人员纷纷来电来访要求购买机器人黄包车。
就连上海某高校一名从事机器人研究的教授都慕名给梁晖发来电子邮件称赞他的创意,他说:“我们花了国家几个亿,做出来的机器人走路都不太理想,你用简单的工具,实现了机器人的步行,真的不简单!”
成功的喜讯没有让梁晖头脑发热,他自知机器人黄包车还非常粗糙,要成为一种可推广的、可营运的产品,必须让它更漂亮、更精巧、更耐用。于是他选择投放市场试运营,倾听乘坐者的反馈意见。
2005年4月,梁晖做出的小型机器人黄包车第一次摆上了宁乡商业步行街试乘,事实证明,这机器“祥子”和黄包车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像只要身高超过1.4米的人坐上去,脚就伸不直;并且黄包车上下摆动的幅度有点让人受不了。
Id:85588 Url: [IP = FORWARDED:-REMOTE:- User:18.222.226.47-VIA:], Time:2025/04/04 上 09:10:01
|